古汉字与古埃及圣书字表词方式的比较研究
文 ︱韩知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韩知许
绪论黎先生所勾勒的圣书字发展过程的七步有些值得商榷之处,
黄氏在阐述古埃及象形文字演变过程及其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比较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组织原理与中国的六书。
他指出,依文字进化之公例,最初文字大都起于象形,古埃及文字和中国文字初见者均为象形文,其绘物成文均起于一种表意之需要。
此两民族相距万里,然其表意方法则不约而同,不特表意方法同,即其描绘有时亦同。
指事会意①两类字埃及与中国大致相同,六书中形声字在埃及文为音缀字②与义符之配合。
至于转注假借,无论依何种解释,在埃及象形文字均有其例。由此可知中国之六书可通于埃及之象形文,而埃及象形文字之演进律亦可适用于中国文字。
关于中国六书的次序,黄氏主张先有假借而后有形声。他指出,文字之产生先有表意(象形,指事,会意),紧随表意而产生的即为表音(假借)。
至于形声字的产生,则因表音字离形而独立,而同音之义太多,一音数义(亦即一字数义)易滋纠纷,乃于后来添入一“义符",以为辨别,此即所谓形声字。
此种现象在埃及文字中也显而易见。
氏还指出了汉字与古埃及文字极不相同之处。
他认为差别最大的是埃及文已产生出字母,形成一种拼音文字,而汉字则停滞于“音缀”(即音节)阶段。
同时他还认为,尽管埃及文已产生出字母而演变成拼音文字,但从大体而言埃及文仍为一种极繁难、极离奇、极神秘而无理性之文字。
而独存音缀字;繁则过繁,省又过省,使人无从捉摸,读之如疑谜。而且文与字又混而不分,第一字与第二字前后相连,绝无起迄之界限。
”他认为汉字尽管象形文之描绘远不如埃及文之工巧,而且始终停滞于音缀阶段,但却是一种比较简单而比较有理性之文字。
因为汉字造字之最高原则为形声,以义符配音缀,合之而成一字,这种方法最简单又最便利。
而且汉字中无重重叠叠之音符与义符,只以一形配一声。其次,汉字每一字构成一方块,界限井然。
与黎东方先生一样,黄尊生先生也认识到了汉字与圣书字在结构原理上的一些共通性,主张中国六书中假借应早于形声,这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黄先生对两种文字差异的认识有不恰当之处。首先,认为埃及文(圣书字)已经演变成拼音文字不妥。
其实本质上圣书字还是一种意音文字,依然使用表意方式,而且其音符都是借表意字表音的,与拼音文字的字母有本质不同。
其次,黄先生将圣书字中的单辅音音符称为“字母”,将双辅音音符和三辅音音符称之为“音缀字"(即音节字),这也有些不妥。
单辅音音符具有准字母的性质,但本质上还是借音符(借表意字表音);双辅音音符和三辅音音符是表示辅音骨架的,并非音节字,这与古埃及语词根的辅音结构特点有关。
其三,认为圣书字极繁难、极离奇、极神秘而无理性有些夸大其辞。其实黄先生所指出的繁难无理性之处正是和埃及语的特点以及埃及文化传统相适应的。
其四,汉字中的音符表示音节而不像圣书字中的单辅音音符表示辅音音素,这是与汉语的特点相适应的,并不是“停滞”。
其五,认为汉字比圣书字简单、有理性也是渗透着民族情感的不确切论断。(---)周有光先生的研究周有光先生是国内真正从学科意义上研究世界文字发展史和比较文字学的第一人。